作者: 青眼 2021年05月29日
“安全用妆,美丽有法”,2021年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5月24日至30日)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打响。青眼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获悉,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化妆品监管相关法规的宣贯,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妆品。
近日,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副司长戚柳彬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走进湖北化妆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在随后举行的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调研座谈会上,戚柳彬站在监管角度详细回应了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专项整治儿童化妆品
其中,儿童化妆品是今年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关注的重点。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5000万儿童使用化妆品。由于人群特殊,儿童化妆品往往有更谨慎的产品配方安全考量,产品和原料都须通过针对儿童使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才能作为儿童产品投放于市场。
“对儿童化妆品安全的关注,监管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戚柳彬表示,2012年《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发布以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包括进口儿童化妆品在内很少有产品获得批准。“针对儿童化妆品,近期还会进行专项整治工作。”
“30年的野蛮生长已结束”
“舆论对全成分提交存在误解”
“要求提交完整配方无异于向企业要银行卡密码,这是规定刚刚出来时出现的一种声音。”戚柳彬表示,“但这是对该项规定的误读。”他介绍,药监局为防止产品配方信息泄露,各级别都设置了严格的审查管理权限,作为直管副司长也不能查看配方中每个成分的具体含量。
此外,对于有企业代表提出标签备案管理可能引发包材大量耗损的问题。戚柳彬明确指出,新的法规出台,长远目标是规范行业有序发展,尽量减少短期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冲击。“新的标签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会给大家留足合理时间去消耗包材库存,延长过渡期。而且,未来很多产品会根据功效评价结果判断标签是否更改,这方面也会给足企业做功效评价的时间。”他透露,电子标签管理办法将出台单独的法规文件。
而对于颇受行业关注的原料报送码,戚柳彬坦言,虽然推行过程中受到来自中外企业的压力,但原料报送制度只会越来越严。他认为,化妆品安全来源于原料安全,对化妆品的监管,当然要保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安全。“除非意在与中国化妆品市场绝缘,否则必须硬性要求原料报送。”
精选留言
1.每一个配方上市前,厂家和品牌方都会找人测试,压根不需第三方测评,更多应交给市场交给消费者。 功效评价只会加大创新成本,妨碍配方升级。消费者个体差异太大,花巨资搞测评,测评结果也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2.功效评价不区分单个产品和系列产品的差异性,打个比方做洁面和水剂怎么可能做到有效?精华液、膏霜和面膜还容易保证有效,你连洁面乳水剂都要做出来功效?
3.与其抱怨,不如客观接受,积极整改!野蛮生长的那么多年,化妆品都没说成了伪科学。难道都是市场的问题嘛?
4.大势所趋,适者生存,品牌崛起,创新细分化竞争!
5.同样的配方,应该不需要做多次功效评价,增加企业的成本,既然配方都已经上传了,那应该可以通过技术实现这个功能。